一抹阳光斜射进他的窗前,灿灿的光辉正洒在他面前的经书上,他凝望着那抹斜阳,久久的出神。尔后,像是微叹了一口气般。他打开了禅房的门,看着院子里的那棵树,萧萧瑟瑟,正如他此时的心情。他踏步而出,身旁立刻就有沙弥上前,“上师,藏王吩咐过……”他眸光微敛,“我只是想去殿上走走,这也不可以吗。”淡淡的语气,然而他的心情却不是这样淡淡的。沙弥一听,低头称是。
他望着那一幅幅喇嘛像,慈眉善目,眸光蔼蔼,他只是看着那双眼睛,静了很久,很久……“你怎么来了,不在房里好好学着经书吗。”桑杰嘉措迎面而来,厉色地看着他身旁的沙弥,沙弥一惊,立刻恭敬地行礼“藏王,是上师……”“是我自作主张,学经书太久了,有点闷,便到殿上来了。”桑杰嘉措没再说什么,先前的气氛倒是暗了下来。“我想你也是时候该念经了,先回房吧”桑杰嘉措话毕,他一怔,便转身离开,一切,貌似都由不得他。望着脚下的路,他又开始想起了几天前……
他并不知道他为何会成为什么转世灵童,只是在父母和使者的劝诫中,被桑杰嘉措推上了这个宝座,当圣袍加身,接受万众顶礼膜拜的时候,他还是恍然地接受了这个身份。可是,当他准备接受这个身份所带来的使命的时候,却发觉,一切,并不是这样简单。他,也许只是一个傀儡,这样的念头让他开始排斥,想要逃离。
就这样,他开始了让他感觉十分拘禁的日子,这并非他所愿,但又能够怎样呢。
几天后,在大殿的典礼上,他见到了一个人。是她,从小跟他一起长大,青梅竹马的人儿。此刻,她正望着他,他说不清那双眼里闪烁着什么,只觉得,那样的眼,让他心里一触,他想要跟上前去,却被身旁的经师拦了下来,他只能焦急地望着她离去的背影,心下落寞了起来。
大典结束,他来到后院怅然地望着那棵菩提树,心里又想起了那双眼睛。“仓央……”这声音,他心头一喜,回头,果然看到了她,他快步来到她身边,“仓央……,你为何一声不吭就走了,你不要我了吗,你忘了你当初对我说的话了吗。”她楚楚可怜的声音转然而来,“不,我没忘,是……”他急忙地跟她解释,却不知从何说起,况且,这样的现状,他又如何说得清呢。只是幸好,她没有真的怪他,还愿意听他的解释,还愿意,留在他身边。
他开始学着躲开桑杰嘉措的耳目,经常微服夜出,去跟她相会。因为有了她的陪伴,他沉郁的心情也开始变得明朗起来。有时候,他也在想,自己这样到底算什么呢,愁苦之下,他写过一首诗:
美人不是母胎生, 应是桃花树长成,
已恨桃花容易落, 落花比汝尚多情。
静时修止动修观,历历情人挂目前,
若将此心以学道, 即生成佛有何难?
结尽同心缔尽缘, 此生虽短意缠绵,
与卿再世相逢日, 玉树临风一少年。
不观生灭与无常, 但逐轮回向死亡,
绝顶聪明矜世智, 叹他于此总茫茫。
山头野马性难驯, 机陷犹堪制彼身,
自叹神通空具足, 不能调伏枕边人。
欲倚绿窗伴卿卿, 颇悔今生误道行。
有心持钵丛林去, 又负美人一片情。
静坐修观法眼开, 祈求三宝降灵台,
观中诸圣何曾见? 不请情人却自来。
入山投谒得道僧, 求教上师说因明。
争奈相思无拘检, 意马心猿到卿卿。
曾虑多情损梵行, 入山又恐别倾城,
世间安得双全法, 不负如来不负卿。
这首诗,也许正应了他那时的心境,如果动情了,就负了如来;如果不动情,就辜负了“她”。两难的抉择,他选不出答案。
可能世事早有注定,那天下起了雪。庙监发现了地上有人外出的脚印,便顺着脚印寻觅,脚印进了他的寝宫……
后来,庙监用严刑处置了他的贴身沙弥,还派人把那个女子处死,采取了严厉的措施,把他关闭了起来。
生活上遭到禁锢,政治上受人摆布,他内心抑郁,索性纵情声色。
据传说记载,他一到晚上就化名,以贵族公子的身份,流连于街头的酒家、民居,再后来,竟身穿绸缎便装,手戴戒指,头蓄长发,醉心于歌舞游宴,夜宿于宫外女子之家。
康熙四十四年,在政治冲突的结局下,康熙皇帝下旨:“拉藏汗因奏废桑结所立六世达赖,诏送京师。
康熙四十五年,他在押解途中,行至青海湖滨时,坐下打坐,因此圆寂。后有说到五台山弘法,直到乾隆年间才圆寂。关于他的去向,有着各种各样的版本。还有人传说,他是舍弃名位,决然遁去,周游蒙古、西藏、印度、尼泊尔等地,后来在阿拉善去世,终年六十四岁。
【选择写他,是因为一开始看到他的诗句,觉得很有故事,后来看到 他的人生,说不出是一种怎样的感觉,传奇,也许是吧。】
仓央嘉措
第一最好不相见,如此便可不相恋。
第二最好不相知,如此便可不相思。
但曾相见便相知,相见何如不见时。
安得与君相决绝,免教生死作相思。
后来,有人续写了这首诗,称为,十诫诗。
第一最好不相见,如此便可不相恋。
第二最好不相知,如此便可不相思。
第三最好不相伴,如此便可不相欠。
第四最好不相惜,如此便可不相忆。
第五最好不相爱,如此便可不相弃。
第六最好不相对,如此便可不相会。
第七最好不相误,如此便可不相负。
第八最好不相许,如此便可不相续。
第九最好不相依,如此便可不相偎。
第十最好不相遇,如此便可不相聚。
但曾相见便相知,相见何如不见时。
安得与君相决绝,免教生死作相思。
【终】